浅析影响古筝音色的因素(二)
发布日期 :2018-05-24 | 浏览 :2052
浅析影响古筝音色的因素(二)
(一)指甲触弦的方法、力度、角度、深度和位置都会直接影响发出的音色。古筝的弹奏方法分为提弹法和夹弹法。提弹法是手指放松呈半握拳状,指甲与琴弦几乎垂直,弹奏时手指向手心方向发力,弹毕放松回半握拳状,这个过程要求手指通过快速打弦使之发出声音。指甲不宜在弦上停留太长时间,否则,杂音大、音色暗。夹弹法实际上是一种传统奏法,在老一辈艺人中流传最为广泛,使用最普遍。夹弹是以手指和手掌的力量向面板方向运动,利用往下的力量使弦发生上下震动。夹弹时无名指支撑在岳山边, 弹奏中随着音区的进行而移动。弹奏的力量发出后,手指通常停留在下一根弦上,使发出的弦音清晰而充分。 触弦的力度要适中,靠手指上的力量打弦,用力过大声音僵硬,用力过小声音发虚,不过有些时候需根据曲子的需要自己控制力度大小,但是,不管力大还是力小,都要做到音色饱满、圆润。 触弦时,角度要特别注意,正确地角度就是指甲的平面与琴弦呈45度角, 这样出来的音色比较圆润,反之,音色会比较于瘪。不同的音区要调整不同的角度,低音区身体略向前倾,手腕略抬起,高音区身体稍向后倾,手腕适当下压。 适当深度的触弦也关系到音色,吃弦太深容易使琴弦碰到固定义甲用的胶布或其它一类物,会出现杂音,触弦太浅声音发瓢或者有时会有打不上琴弦的情况。 一般触弦的适当位置在有效弦长靠近前岳山一侧的八分之一到九分之一处,才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音色。太靠近码子,音色太空洞,太靠近岳山,声音干瘪,余音太短,不过,有时也要根据乐曲的需要变换不同的位置。
(二)手型的正确与否也直接关系触弦的对与否,正确的手型应该是两臂自然放松,肘、腕、各指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背向上与筝面板呈平行状,手心向下呈半握拳状。大指弹弦时,虎口应打开,用小关节发力,例如:“托”用小关节向手心方向运动弹弦,食指弹弦方向与弦尽量成直角;再如:“抹”先放松食指,然后向手心方向打琴弦,并且打弦的速度要快。这样的音色比较清脆、干净,中指与食指大致相同。弹弦时,不管哪个手指在运动,手型都要始终保持正确。
(三)古筝的一些特色演奏技法所产生的特色音响效果使得古筝的音色更加丰富多彩。 1.特色技巧。古筝刮奏的快速五声音阶、琶音等,是极具古筝特色的演奏技法,例如古筝曲《高山流水》(浙江)第二部分就大量的运用了带按滑的不同力度的刮奏,生动的刻画了时而汹涌澎湃、时而清泉潺潺的流水形象。这里连续的上下行刮奏要均匀,圆润旋律音上滑要到位,节拍要准确,通过力度的变化,籍以增强水势轻、缓、湍急和汹涌澎湃的艺术效果。这种古筝特有的刮奏的声音和谐流畅,能引起人们愉快的听觉感受。 2.传统技巧。这里主要介绍左手的传统技巧。左手“按、颤、揉、滑”的装饰性技巧对古筝风格特色的形成几乎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每一个流派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以秦筝曲为例,乐曲中的:“4”就和我们平常所学有所差别,这里的“4”作为欢音出现,在按弦时候就不能按成还原“4”而是一个比“4”高但还不到“#4”的音。滑音也是古筝特有的一个技巧,通过左手的按滑使原来的音滑到上方小二度或大三度的位置,充分表现乐曲委婉缠绵、柔美动听的特点。 3.现代作品中击奏琴身发出的噪音音响与弦音形成对比效果。例如现代创作曲《幻想曲》中运用了一些拍弦、敲击琴板的方法丰富了古筝的音色音质等等。 以上是影响筝的音色的三点主要因素,在把握筝的音色时,除了要有一台质地优良的乐器外,演奏者对于音色的体会、领悟及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曲子风格的体现,思想的表达,以及演奏者的二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