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企业动态 » 在钢琴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弹奏中国作品的兴趣

在钢琴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弹奏中国作品的兴趣

发布日期 :2017-12-12 | 浏览 :2011

  在钢琴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弹奏中国作品的兴趣


  在音乐教育多元化和民族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我国钢琴音乐的教学却由于中国钢琴作品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不喜爱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造成钢琴音乐教学与时代进步的步伐极不协调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钢琴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兴趣就成为了当今钢琴教学改革的重大科研课题。


  \"在钢琴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弹奏中国作品的兴趣\"


  目前,中国钢琴音乐的教学中,中国作品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学钢琴的学生,是有必要弹奏一些中国作品的,这也是演奏好外国钢琴音乐作品的一个基础。但忽视中国作品的现象在钢琴学习中是普遍存在的。学生不喜爱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有些学生认为中国作品太“土气”,不想弹;二是认为钢琴是渊源于西方的乐器,应该只适合弹奏西方的作品,不适合来表现中国的音乐;三是由于不适应一些作品中的五声音调的指法,不愿意弹;四是不了解作品的内涵与风格没兴趣弹。这是需要钢琴教师重视并亟需努力改变的一个现状。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兴趣是改变该现状的首要条件。


  那么如何引起并提高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兴趣呢?本人以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关于钢琴和中国音乐文化


  钢琴是一件有丰富表现力的完美乐器。它虽然产生于西方,但其乐律的制造技术是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原理的。十二平均音律这种律制的学术成果是由我国明朝的音乐家朱载育最早发明的,这比西方发现十二平均律早了几百年,只是西方把这种理论较早地应用在钢琴的制造方面罢了。因此所以说钢琴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钢琴的转调方便和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表现西方的音乐文化,同样可以表现中国悠久的音乐文化。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和创造了能演奏七声音阶的骨笛、陶埙等乐器了,大型编钟的出土不但让国人自豪而且让世界各国感到震惊。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音乐不断吸收外来因素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音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音乐思想。这些古老而悠久的音乐文化已经被世界各国人民予以高度重视,作为中国人更应当引以为自豪。通过对这些充满着浓郁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的深入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中国音乐必将再现往日的辉煌。目前国际上的一些钢琴比赛也开始重视中国作品,并逐步把一些中国钢琴作品列为比赛曲目;同时还有一部分中国的或华裔的钢琴家在世界各国的音乐会中频频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向世人展现中国钢琴作品的风采。在中国钢琴作品开始走向世界的征途中,对于即将从事中国音乐教育和表演事业的音乐院校的学生来说,不但要有推动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的信心和动力,而且要有为中国钢琴音乐的振兴付出精力、施展才华的兴趣和行动。


  二、关于中国钢琴音乐的旋律意韵


  在中国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渗透母语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通过弹奏学生熟悉的中国旋律来唤起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兴趣、激发热爱本国音乐文化的热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旋律来源研究发现,中国钢琴音乐的旋律大多是由中国民歌或民间乐曲改编而成。作曲家以富有鲜明特征的旋律为基础用各种旋律展衍、变奏的手法发展钢琴音乐的旋律,以民族化的和声为手段对织体加以处理和装饰,不但丰富了原有旋律的韵律美,而且加强了作品的色彩美。这些原本就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旋律,这些从母亲的歌谣和儿时的唱游中就熟悉的旋律,在钢琴如歌的演奏中更显出浓郁的民族特征,更能唤起学生对往日情景的回忆,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从而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兴趣。例如:王建中的钢琴曲《绣金匾》是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把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无限热爱深情地表达了出来,感动了无数听众。王德心的钢琴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是根据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同名歌曲改编的,从60年代传唱至今仍经久不衰,乐曲抒情、真挚、表达了人民对吃人的旧社会的痛斥,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乐曲婉转处催人泪下,高潮处情绪激昂,既展现了原曲的思想性、完美性,又充分发挥了钢琴在表达感情变化时所表现的宽阔音域与高超技巧,深情感人。学生对这些作品的主旋律的熟悉程度和对本民族音乐语言的领悟能力都将在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钢琴教师应借助这些易于上手的钢琴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艰辛的历史,了解国家领导人为建设新中国而呕心沥血地工作的历史背景。对来之不易的新时代会更加珍惜,对自己的祖国会更加热爱,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兴趣。


  三、关于中国钢琴音乐的演奏技法


  在钢琴教学中引进、移植中国民族乐器的特殊演奏技法,不但可以增进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而且能促进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兴趣。很多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教育学、心理学的技能迁移理论告诉我们,正确引导学生把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引入钢琴的演奏之中,就会形成正迁移,就会对钢琴的演奏技巧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就会丰富钢琴的表现力,就会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音乐的兴趣。


  在演奏由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的钢琴曲时,有必要了解民族乐器的基本演奏法、音响特点,借鉴其奏法,揣摩在钢琴上如何展现乐器的风采。比如民族弹拨乐器筝是我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且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筝的演奏法有劈、托、抹、挑、勾、剔、摇等:音质有按音、滑音、吟音、颤音、泛音等区别。在中国钢琴曲运用筝的演奏方法,模仿筝的音质变化甚多。最常用的是手法是“拂”、“抹”。钢琴曲《绣金匾》第一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的三个装饰音就是模仿筝“抹”的手法,弹奏时模仿在筝上的演奏动作,手指贴键,浮光掠影般地一抹而过,好像不经意地在键盘上滑动了一下,发出的声音既不破坏原有的旋律线条,又增加了委婉妩媚的色彩。又如。琵琶的演奏技巧同样可以引入钢琴的演奏中。琵琶的演奏技巧复杂多样,特别是右手的指法种类繁多,主要的指法有:单音的“弹”与“挑”、连续触弦的“轮”与“滚”、同时发数音的“扫”与“划”等三大类。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引子的开始处就是模仿琵琶的“滚”“轮”,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夕阳西下的浔阳江头的鼓声齐鸣的场面,拉开了乐曲的序幕。在钢琴上演奏时,要用指尖触键,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渐快、渐慢、渐密、渐疏、渐强、渐弱、渐实、渐虚,音与音之间要不留缝隙、痕迹,犹如白居易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但在钢琴上模仿民族乐器并不是完全再现其民族乐器的音色,而是对民族乐器演奏技能、技巧的扩张和移植,因为钢琴的材质与构造不可能尽善尽美地展现出所有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更多的时候是在于意会、传神,通过对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与钢琴演奏手法的比较研究,寻求各种乐器问的共性、特质以达到技能互补、技巧共振之目的。


  四、关于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和调式


  只有帮助学生克服演奏中国钢琴音乐时的技术困难,才能让学生在弹奏中国钢琴音乐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才能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兴趣。本人以为克服技术困难必须从掌握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方式、加强民族调式的指法训练这两个方面下功夫。这样学生才能准确理解中国钢琴作品的旋律发展和和声配置的基本原理,才能区分西方钢琴作品与中国钢琴作品的本质差异,才能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解决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所遇到的困难。


  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沿用西洋传统和声创作的作品。例如,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是中国第一首公开发表的钢琴曲,虽然中间有几处运用了西方的近关系转调手法,但整体上是按传统和声进行的原则来写作的。二是运用西方音乐创作手法与中国音乐传统创作手法相结合方式创作的作品。此类作品可细分为两类:1、利用新的音乐素材创作的具有民族风味的作品;例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丁善德的《晓风之舞》等。2、用民歌旋律、民族器乐曲、群众歌曲、歌舞剧的音乐创编的作品。例如,王建中的《浏阳河》、韩民秀的《洪湖水》等。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运用西方20世纪各种现代写作技法创作的作品。例如权吉浩的《长短的组合》、周龙的《五魁》等。以上这些作品均以民族音调、民族神韵为基点,以西方的音乐曲式结构为框架,以民族五声调式的和弦色彩为依托,充分展示了中国音乐的风采,饱含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在世界钢琴音乐作品中独树一帜,得到亿万人民的青睐。


  在钢琴学习中,学生一直都在练习音阶、琶音、双音、八度等手指训练,这些以西方的大小调式为主基本功训练,只能满足演奏西方钢琴作品的技术需求,目的是解决西方练习曲、复调、主调乐曲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而对于中国作品中出现的五声调式的技术要求则难以适应。因为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之上的中国作品存在着与西方不相同的技术难题,必需要进行专门的技术训练来解决。这就是学生感觉到中国作品不好弹奏的主要原因。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那就要进行必要的五声调式的基本功练习。首先要采用《哈农钢琴练指法》进行手指的机能训练,这种手指的机能训练是基本功中的重中之重,由于训练效果好,因此备受教师与学生喜爱。如果说《哈农钢琴练指法》是为学生演奏西方钢琴作品而选用的经典基本功训练教材,那么,黎英海的《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就是为学生演奏中国钢琴作品而特写的基本功训练教材。学生在演练《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这本与《哈农钢琴练指法》有同等意义的教材时既可以大致地了解五声调式的基本特征又可以把握相关音调音阶与琶音的特殊指法《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这种有中国特色的织体形式的指法练习教材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总揽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所有基本技能、技巧,为学生演奏中国五声性音调作品打下扎实的基础,也清除了学生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有可能遇到的技术障碍。实践证明,这种轻松、愉快心境下完美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成功体验,必然引起学生弹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兴趣。


  五、关于中国钢琴音乐审美和意境


  教授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对中国钢琴作品意境的理解和神韵的体悟,使学生得到审美的愉悦,也是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有效途径。


  将古典诗词的意韵与钢琴演奏相结合,使乐曲具有别具一格的中国风韵是民族器乐曲改编成钢琴曲的一大特点。例如,钢琴曲《夕阳箫鼓》是由同名琵琶曲改编的,又名《浔阳月夜》、《浔阳曲》,这些各种异不同名称都含有“浔阳”二字,这与白居易的诗《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此曲相传为唐代虞世南所作,后定名为《春江花月夜》,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音乐语言十分生动和富于表现力。乐曲第五段的慢板(Lento)——水深云际,再现了大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中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观景色,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再如桑桐创作的《春风竹笛》旋律委婉细腻,如同一首小小的抒情诗、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给人以清新别致的感受,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冲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落满城,今夜处处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乐曲借物抒情,体现了作者的乡情、友情与亲情,体现了中国音乐“音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深远意境。我国古代文人追求的是宁静志远、淡薄名利、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的人生观和艺术观。他们借描写景物来抒发自己的心志,对友人亲人的思念,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大好河山的赞美,都是通过诗音画三者的交融中展示意境的。所以在演奏这类作品时,要准确把握住中国钢琴作品的审美特征,表现中国钢琴作品的内涵和风格。在体验审美升华的精神享受中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热情和兴趣。


  总之,要想在钢琴教学中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必须在研究中国钢琴作品的音色、指触、踏板、装饰等问题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理解力,了解中国钢琴作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学生继承我国优秀的音乐艺术遗产和创新发展本土音乐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每个学生把这种对祖国音乐的情感,付诸有于演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实践之中。


联系我们
关闭

广州市十指琴行 (白云店)

地址:天河区怡新路石油培训中心底层商铺9号

联系人:赵先生 13711098719

在线客服
关闭
咨询电话
020-87279312(白云店)

乐器批发,零售,艺术

培训,乐器租赁,维修